>> 自然科学版期刊 >> 2010年S1期 >> 正文
二连盆地乌兰察布坳陷东部古河道型氧化带发育特征及铀成矿模式
供稿: 康世虎 时间: 2018-12-27 次数:

作者:康世虎

作者单位: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资源学院;核工业二○八大队

摘要:二连盆地乌兰察布坳陷东部发育"朱日和-齐哈日格图-赛汉高毕"赛汉组古河道,在隆起区(活动带)与坳陷区的过渡地区,含矿主岩接受着来自隆起区(蚀源区)的近源沉积,而氧化作用来自顺河、垂向、侧邦三个方向,通过对古河道氧化带分布、控制因素及其与铀矿化关系的分析,认为二连盆地在晚白垩世以来有利于氧化带的发育,在古河道中发育潜水、潜水-层间氧化带,同时有深部断裂存在时,沿断裂上升的油气,对含矿砂体进行还原作用,在局部形成较强还原障,具有成矿和保矿作用,结合二连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,建立古河道型铀成矿模式.

关键词:古河道;氧化带特征;成矿模式;

DOI:10.16186/j.cnki.1673-9787.2010.s1.031

分类号:P619.14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