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> 自然科学版期刊 >> 2013年01期 >> 正文
华北东部前中生代盆地基底的几何学特征
供稿: 曹高社;徐光明;林玉祥;杨启浩 时间: 2018-11-28 次数:

作者:曹高社徐光明林玉祥杨启浩

作者单位: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;山东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

摘要:以华北东部前中生代盆地的几个重要不整合面,以及张夏组的顶面为界面,并以这些地质界面所夹持的沉积地层的厚度变化为依据,反演了前中生代盆地主要地质时期的盆地基底的形态.研究表明,华北东部中元古代盆地由南部和北部两个呈北东-北东东向狭窄条带状展布、向北东和南西向开口的次级盆地组成,并在蓟县、凌原、沈阳北部和豫西地区存在有沉降中心;新元古代青白口纪,北部盆地范围缩小,沉降中心转移到宣化-怀柔一带,南部盆地明显扩大,盆底基底向南部和东部倾斜,同时沿现今郯庐断裂的东部盆地开始发育;新元古代震旦纪盆地基本继承了青白口纪盆地的分布范围,但盆地基底的分异更加明显;早古生代盆地分布范围已覆盖整个华北陆块,但盆地的基底具有较大的起伏形态,早古生代早期南北沉陷,中间隆起,呈现出不对称的鞍状,早古生代晚期则中间沉陷,南北隆起,呈向东部开口的簸箕状;晚古生代本溪组沉积时期,也为一向东开口的簸箕状形态,继承了早古生代晚期的盆地基底形态,太原组沉积时期表现为南部沉降幅度较大,北部则有抬升,一改本溪组沉积时期的基底形态,并保持至晚古生代结束.

基金:国家油气专项“华北东部前第三系盆地渲化与叠合关系研究”(XQ-2004-03-10);

关键词:华北东部;前中生代;盆地;几何学;

DOI:10.16186/j.cnki.1673-9787.2013.01.007

分类号:P618.13

最近更新